闵行区华坪小学 陈跃
联系电话:13818429823
案例概述: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在培养学生整理书包的习惯时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了整理书包的方法,回家后却仍然是由家长全权代劳。由于家校教育的不一致,便形成了一个死结:经过一天学习后,原来那一只只经过家长整理后整齐的书包又重新回到了凌乱的状态。学生没有真正地养成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在这届一年级的带班过程中,我大胆使用“互联网+”这样的教育模式,整合家长资源,使之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也形成我的班级特色。
目标与内容:
1、引入互联网+技术,让每一个学生都同时有两种身份:教师,学生。
当然在进行班级活动时,由于个人的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我无法做到制作一个教育专用,不可能有几百万个学生。因此做了以下尝试:
1)我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比如班级QQ,班级博客,云盘等一系列实用的工具构建一个班级学生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在这个平台里上传自己有关的习惯养成的各种感想、视频等,通过互相点赞,发表留言等方法,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当学生发布资源时,他们就是其他同学的教师;当他们学习这些资源时,他们就成了学生
2)引入家长资源,参与到高品质班级的建设。
今年接一年级,通过前期的家访了解到,这些家长大部分都是“80后”,比起以往的家长,他们更加愿意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从而了解孩子们在班级里的生活。有了这样参与的意愿,教师只要给他们提供这样机会,在班级建设中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引入的家长资源。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后,改变了以往教师与家长在习惯养成上的不一致、各自为政的局面,从而可以教育的方向更一致,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教育合力,让习惯养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力班级网络平台记录自己(学生)的学习生活感受
在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点评、说或写感受的反馈过程中,可以发挥评价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育“只教不评”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挖掘出活动的生长性,从而形成班级凝聚力。
3、班级进行系统化的活动设计。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班主任的顶层设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而让班级活动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而不是点状,让活动变得更加的系列化、更具有目的性,从而提升班级活动的有效性。
过程与方法
一、拍一拍我的小书包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才能促使其内心有改变的愿望。在对孩子进行书包整理的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整理书包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书包,寻找“书包里的秘密”。
我班是电子书包实验班,有着天然的优势——设备众多,而且通过前期的培训,孩子们都已经拥掌握了一些简单信息技术,如拍照、上传照片等。
于是,在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就利用午会课,组织学生展开了一个活动:寻找“书包里的秘密”。
(二)主题班会,“主人,我想对你说”
1.课堂交流,让孩子尽兴体悟
第三周的班会课,我以孩子的上传的照片为资源,召开了“主人,我想对你说”的主题班会。让孩子通过主题班会来加深对于自己问题的体悟。
课前两分钟:我就以学生拍摄的书包图片,进行了:“猜猜我的主人是谁”小游戏。每当同学猜到整齐书包的主人时,被猜到的同学脸上就不由自主地露出得意的笑容;每当同学猜出凌乱书包的主人时,该同学脸上就会露出尴尬的神情;当猜错时,就有同学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慌忙撇清自己……
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个动画片,主角是两只书包——整齐的书包“小红”,凌乱的书包“小绿”,内容是这两只书包对两位小主人说的话。
听完两只书包的对话时,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触动。
从孩子的对话中发现,他们已经明白了凌乱书包的危害,也激发了学生对自己整理书包的向往。
2.课后作业,让感悟升华
为了能够让孩子的记忆更加深刻,感情进一步升华,我布置了“书包,我想对你说”的作业。
一年级的很多孩子是不会写字的,我再一次发挥电子书包班级的优势:每个人都有一个电子书包的帐号。我在电子书包平台里开设一个名为“书包,我想对你说”的主题讨论,让孩子在这个主题讨论里众“说”纷纭。
二、理一理我的小书包
引导孩子们发现了问题之后,如何让孩子在后续的活动中解决问题,成为我新思考:
(一)搜索引擎,寻找合适资源。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如果单纯说道理,效果比较差,因此需要更加活泼而直接的体验活动。我留意到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唱儿歌、做模仿动作。
今年接一年级,通过前期的家访了解到,这些家长大部分都是“80后”。比起以往的家长,他们更加愿意加入到班级活动中来,从而了解孩子们在班级里的生活。有了这样参与的意愿,教师只要给他们提供这样机会,在班级建设中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引入的家长资源。
于是,我就布置了亲子作业:跟爸爸、妈妈一齐上网寻找“整理书包”的儿歌、视频等。
双休日,家长们各显神通,运用百度寻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资源。
整个活动,我们班的所有家长都特别积极。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活动,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
(二)家长微信群,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教育合力初步形成,如何让家长合力真正地形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家长微信群,可谓是个“神器”。
1.家长微信群,初发力
在家访的时候,为了利于家校沟通,我在建班初期就建设了家长微信群。这次班级在进行整理书包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就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而充分挖掘出家长微信群的作用:
系列一:书包,我整理
第1周,由家长在家中辅导孩子整理书包,并上传视频;
第2 、3周:由孩子自行整理书包,并上传视频;
系列二:视频,我点评
连续3周孩子对他人的视频进行点评,说出其他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2.家长微信群,再发力
原来以为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会在班级里理书包不成问题。有一天中午,我突击检查班级几位曾经的“困难户”,没想到他们的书包还是那么凌乱,当时我有点崩溃的感觉。稍作镇定,我又想起我的神器:家长微信群。我将这几位孩子的书包拍摄成图片后上传至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帮我支招。
晚上,上传的视频中家长就按照各自的方法辅导孩子进行书包的再整理。
在学校里,我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孩子们巩固在校整理书包的好习惯。
这几年随着微信的普遍运用,微信的影响日益凸显,微信的讯息可以直抵手机,这种快捷传播的优势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有了微信这一手段的介入,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还能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生活中来,更好地形成了教育合力。
成效与展望:
一、互联网+技术拓展了班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班级德育不仅仅只限于班会、思品、午会等在校的有限时间,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家庭中去,将班级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二、互联网+技术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互联网+技术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多了更多的互动,教师也可以借此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声,家长也更多地融入到了班级活动中来,一举三得,让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互联网+技术提高了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和盛行对班主任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班主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做法,融入现代意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等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