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文件精神,保证本市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睡眠方案。
二、总体目标
树立“健康睡眠,健康未来”的思想观念,把中小学生的睡眠习惯培养和睡眠质量提升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围绕校内、校外两大领域,以重点任务推进为主要抓手,努力破解小学生睡眠不足的难题,实现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养成良好健康睡眠习惯,倡导形成小学生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三、组织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睡眠管理工作关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共治。学校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协作、综合施策,科学系统地推进睡眠管理工作。
(二)1、双面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叶婷 校长
副组长:沈国伟 党支部书记 张晓云 副校长
成员:
张晓云 课程教学部主任
顾晓真 学生成长部主任
何 妹 课程教学部副主任
陆 洲 学生成长部副主任
2、睡眠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张晓云 课程部主任
顾晓真 学生部主任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学科教师
四、重点工作
(一)推进“五项管理”
1.规范课时管理。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作息时间的基本要求,调整小学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计划,明确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午休时间排进课表,午休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加强作业管理。小学书面作业基本不出校,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完成;全学段严格落实20:30后学生作业、学习不接触电子屏幕。引导家长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对超过就寝时间仍未能完成的作业,允许学生隔天补交,任课教师要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对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可以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3.优化课程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不得挤占体育、艺术类课程,鼓励大课间学生能够走出教室、文明休息、适度运动。结合思政、语文、生命科学、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小学生的睡眠教育与学习体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健康睡眠的深度理解和自我把控。
4.实施监测管理。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生睡眠监测,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睡眠监测。
5.开展作息指导。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家庭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晚上的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要求。
(二)加强条件保障,满足睡眠管理需要
1、加强经费支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落实教师参与睡眠管理工作的待遇保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睡眠管理、睡眠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专项教研活动和相关交流研讨,加强教师的作业(考试)命题能力培养,重点提升教师对学生开展学情分析、针对性学习辅导和提出改进策略、引导学生提高作业效率的能力,确保中小学作业管理、教考一致在学校有效落实。
3、加强条件保障。优化学校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学校午睡,通过学生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结构,改善学生睡眠。利用午间校园广播播放舒缓音乐,营造校园午休氛围。
4、每位家长在钉钉上填报孩子的入睡时间,班主任及时了解、关注晚入睡的孩子并跟进调整,保证每个孩子的睡眠充足。
闵行区华坪小学
2021年5月
2021年8月根据“双减”、“五项管理”修订